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文章
-
电极法COD监测仪的校准方法有哪些?
2025-09-18
电极法COD监测仪的校准是确保测量准确性的核心步骤,需根据仪器类型(实验室便携式、在线式)、使用场景(常规检测、高干扰水样)及校准目的(零点校准、跨度校准、线性校准)选择适配方法。校准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修正电极响应与COD浓度的对应关系,消除电极漂移、环境因素(温度、pH)带来的误差。以下是常用的校准方法分类及详细操作流程:一、按校准目的分类:基础校准方法根据校准需求的不同,最核心的是“零点校准”和“跨度校准”,二者通常组合使用;针对高精度需求,需增加“线性...
-
电极法COD监测仪校准失败后,如何进行故障排除?
2025-09-18
电极法COD监测仪校准失败后的故障排除需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外部到内部、从人为到硬件”**的逻辑,结合之前提到的校准失败原因,按以下6步系统排查,高效定位并解决问题:第一步:优先排查「操作与参数设置」(最快验证,排除人为误差)操作失误和参数错设是最常见且易解决的原因,优先验证可避免无效拆机。核对校准参数是否正确操作:进入仪器“校准设置”界面,确认以下参数:标液浓度:是否与实际使用的COD标液浓度一致(如误将50mg/L设为100mg/L);校准模式:是否选择正确(如“多...
-
电极法COD监测仪校准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025-09-18
电极法COD监测仪校准失败的原因复杂,需从电极系统、校准试剂、操作流程、仪器硬件、环境干扰等核心环节逐一排查,具体可归类为以下6大类,每类包含典型问题及特征表现:一、电极系统问题(最核心原因)电极是COD监测的“感知核心”,其状态直接决定校准是否成功,常见问题包括:电极表面污染或钝化原因:长期测量含油污、悬浮物、高盐的水样后,污染物(如有机物膜、无机盐结晶)附着在电极敏感膜表面,堵塞离子/电子传输通道,导致电极响应迟钝或信号失真。表现:校准过程中信号上升缓慢,最终读数远低于标...
-
电极法COD监测仪的校准周期是多久?
2025-09-18
电极法COD监测仪的校准周期并非固定统一,需结合仪器使用场景、行业标准要求、样品特性及仪器稳定性综合确定,核心原则是“确保测量数据准确可靠”,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常见周期及调整依据:一、基础校准周期(通用建议)根据多数仪器厂商说明书及环保监测规范(如HJ/T100-2003《高锰酸盐指数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等相关衍生要求),基础校准周期如下:日常校准(短期周期)频率:每次开机后手次测量前,或连续运行时每24小时1次。目的:消除仪器断电、环境温度变化(如实验室昼夜温差、现场温...
-
电极法COD监测仪测量数据的误差允许范围是多少?
2025-09-17
电极法COD监测仪测量数据的误差允许范围并非固定统一,需结合仪器技术指标、应用场景(如实验室校准/现场监测)、水样浓度范围及相关国家标准要求综合判定,核心遵循“低浓度误差宽容度更高、现场监测误差范围宽于实验室校准”的原则。以下是具体分类说明:一、核心依据: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要求目前电极法COD监测仪的误差控制主要参考两类标准,不同场景下的允许误差有明确界定:适用场景参考标准误差允许范围(相对误差)备注实验室校准(标准溶液)《HJ1012-2019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碳的测定非...
-
电极法COD监测仪的样品处理步骤有哪些?
2025-09-17
电极法COD监测仪的样品处理是保障测量精度的关键环节,核心目标是去除干扰物质、调节水样至仪器适配条件、确保样品均匀性,避免电极污染或响应偏差。不同厂商的仪器因结构(如是否集成自动预处理模块)略有差异,但整体流程可分为“预处理”“样品调节”“进样准备”三大阶段,具体步骤及原理如下:一、预处理阶段:去除核心干扰物质水样中常见的悬浮物、油类、气泡、重金属离子等会直接影响电极响应(如堵塞电极膜、吸附在电极表面、与电极活性物质反应),因此预处理是基础步骤,核心操作包括:1.过滤:去除悬...
-
电极法COD监测仪的校准和验证频率是多少?
2025-09-17
电极法COD监测仪的校准和验证频率并非固定统一,需结合仪器型号、使用场景(如水质复杂度、污染物浓度范围)、行业标准要求以及仪器自身性能衰减规律综合确定。以下从“校准频率”“验证频率”“特殊场景调整”三个维度,提供具体且可落地的操作指南,同时明确核心依据和注意事项:一、校准频率:核心是“定期基础校准+动态按需校准”校准的目的是修正电极响应偏差(如电极老化、电解液消耗导致的灵敏度下降),确保测量值与真实值的一致性,分为常规校准和非常规校准两类:1.常规校准:按固定周期执行(基础保...
-
怎样才能保证电极法COD监测仪的测量精度?
2025-09-17
要保证电极法COD监测仪的测量精度,需从电极状态、样品处理、仪器校准、环境控制、操作规范等多维度建立系统性保障措施,核心是消除“电极干扰、样品干扰、系统偏差”三大关键影响因素。以下是具体实施方法,按优先级和操作频率分层说明:一、核心:确保电极本身的性能稳定(精度的基础)电极是电极法COD监测的“感知核心”,其表面状态、响应性能直接决定测量结果。需重点做好以下3点:定期清洁,去除表面污染水样中的悬浮物、油脂、微生物膜或无机垢(如钙镁沉淀、硫化物)会附着在电极表面,阻断电极与水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