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热线

0310-8275478

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

  • UV 法与 TOC 在线监测的技术协同与数据融合

    2025-10-18 UV法COD监测与TOC(总有机碳)监测均用于表征水体有机物含量,二者原理不同但互补性强,技术协同与数据融合可提升水质监测的全面性与准确性,核心应用如下:技术原理与互补性UV法COD:测量具有共轭双键的有机物,与传统COD的相关性受有机物种类影响,优势是响应快、无试剂。TOC:测量水体中所有有机碳的总量(通过氧化有机物为CO₂进行检测),与有机物总量直接相关,不受有机物结构影响,但需消耗试剂(如臭氧、过硫酸盐)。互补性:UV法适合快速趋势监测,TOC适合绝对值测量;在含大量不...
  • UV 法 COD 在线监测仪器的防爆设计与危险场所应用

    2025-10-18 在石油化工、制药、煤化工等存在易燃易爆气体的危险场所,UV法COD在线监测仪器需具备防爆设计,确保在潜在爆炸性环境中安全运行,核心设计与应用要点如下:防爆等级与标准核心标准:国内:GB3836系列标准(如GB3836.1-2010《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国际:IEC60079系列标准、ATEX指令(欧盟)。防爆等级:根据危险场所等级(如Zone1/2区,对应IIA/IIC类气体)选择合适的防爆等级,典型要求为“ExdIIBT4Gb”(隔爆型,适用于IIB类气体...
  • 海水 COD 监测中 UV 法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2025-10-18 海水具有高盐度(NaCl浓度约35g/L)、高浊度(含浮游生物、泥沙)、有机物种类特殊(如海洋腐殖质)等特点,对UV法COD监测提出特殊挑战,针对性解决方案如下:高盐度干扰与抑制干扰机制:海水中高浓度氯离子(约20g/L)会吸收254nm紫外光(摩尔吸光系数约300L/(mol・cm)),导致COD测量值偏高(纯海水的氯离子贡献相当于COD约50-100mg/L)。解决方案:氯离子选择性透过膜:采用聚酰胺复合膜,膜孔径仅允许有机物通过,阻止氯离子进入流通池,实验表明可使氯离子...
  • UV 法 COD 在线监测仪器的光源稳定性控制技术

    2025-10-17 光源(254nm紫外光源)的稳定性直接决定UV法COD监测的重复性与准确性,光源光强波动(即使±1%)也会导致COD测量误差±1-2%,因此光源稳定性控制是仪器设计的核心技术,具体方法如下:光源选型与驱动电路优化光源选型:优先选用254nm专用稳频LED:相比传统氘灯,LED的光强稳定性更好(短期波动<±0.5%/小时),且启动后30分钟内即可稳定(氘灯需1小时以上)。筛选一致性:生产时对LED进行严格筛选,选择光强波动<&plusm...
  • 高浊度水样 UV 法 COD 监测的预处理技术创新

    2025-10-17 高浊度水样(浊度>100NTU,如暴雨后的地表水、造纸废水)中大量悬浮物会严重干扰UV法COD监测,传统预处理技术(如单一过滤)效果有限,近年来预处理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高浊度适应性,核心技术如下:多级复合过滤系统传统过滤的局限性:单一滤网(如5μm)易被高浓度悬浮物堵塞(1-2天需更换),且无法去除细小胶体颗粒(<1μm),散射干扰仍较严重。创新设计:“粗滤+精滤+膜过滤”三级过滤:粗滤:100μm不锈钢滤网,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如泥沙、纤维),滤网采用自清洗设计(通过反冲水流...
  • UV 法 COD 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平台构建

    2025-10-17 UV法COD在线监测系统的价值不仅在于实时测量,更在于通过数据分析平台实现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应用,平台构建需包含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展示四大模块,核心设计如下:数据采集与存储模块多源数据接入:支持UV法COD仪器数据(COD值、温度、浊度、仪器状态)、其他水质仪器数据(氨氮、总磷、pH)、环境数据(降雨量、水温、风速)、生产数据(企业开工率、废水排放量)的接入,数据采集频率可配置(1-60分钟/次)。数据存储策略:采用“边缘存储+云端存储”架构,仪器本地存储原始数据(容量≥1...
  • 低维护成本 UV 法 COD 在线监测仪器的设计要点

    2025-10-17 UV法COD在线监测仪器的维护成本(耗材更换、人工维护)是用户关注的核心指标,低维护设计可显著提升仪器的经济性,关键设计要点如下:免试剂与长寿命核心部件选型光源:选用254nm长寿命LED(寿命>20000小时,相当于连续运行2年以上),替代传统氘灯(寿命2000-5000小时),减少光源更换频率(从每年2-3次降至每2-3年1次)。流通池:采用石英玻璃+内壁纳米涂层(如二氧化硅涂层),纳米涂层表面光滑度高,污染物附着率降低60%以上,延长清洗周期(从每周1次延长至每月1次)...
  • UV 法 COD 监测中的光散射与吸光度校正技术

    2025-10-17 水样中的悬浮物、胶体颗粒会对紫外光产生光散射(而非吸收),导致检测器接收的光强减弱,被误判为有机物吸收增强,使COD测量值偏高。光散射的精准校正是提升UV法监测准确性的核心技术,具体方法如下:光散射的影响机制散射类型:根据颗粒尺寸与光波长的关系,分为瑞利散射(颗粒尺寸<λ/10,如胶体)和米氏散射(颗粒尺寸≈λ,如悬浮物),两种散射均会导致254nm紫外光的传播方向改变,检测器接收光强降低。影响程度:散射强度与颗粒浓度(浊度)正相关,当浊度>50NTU时,散射导致的吸光度偏差...
共 840 条记录,当前 9 / 105 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跳转到第页 

扫码加微信

服务热线

0310-8275478

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3564226449@qq.com

Copyright © 2025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冀ICP备16027114号-4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