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热线

0310-8275478

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如何判断电导率传感器的电极表面是否有破损?

如何判断电导率传感器的电极表面是否有破损?

更新时间:2025-08-21点击次数:22

判断电导率传感器电极表面是否有破损,需要结合外观检查、功能测试及辅助手段,具体方法如下:

一、外观检查:直观判断物理损伤

 

目视观察(需借助光源或放大镜)

 

检查电极表面是否有划痕、裂纹或缺口:电极通常为金属镀层(如铂黑、钛合金)或玻璃材质,若表面出现明显的机械损伤(如运输碰撞导致的裂纹),会直接暴露基底材质,影响离子传导。

查看镀层是否脱落:铂黑电极的表面为黑色多孔镀层,若出现局部变白、露底(露出银白色铂基底),或钛电极表面镀层鼓包、剥落,均属于破损。

检查电极引线接口:电极与线缆连接处若有松动、开裂,或绝缘层破损导致金属线裸露,也可能间接影响测量(但属于电路破损,需与电极表面区分)。

 

检查气泡或附着物的异常状态

 

若电极浸入水中后,表面某一区域持续附着气泡(正常情况下气泡会自行脱离),可能是该区域存在微小裂纹,气泡被吸附在缝隙中,需重点排查。

二、功能测试:通过测量数据判断隐性破损

 

标准液对比测试

 

用怀疑有破损的传感器测量已知浓度的标准液(如 141.3 μS/cm KCl 溶液),与同条件下正常传感器的测量值对比:

若测量值偏差超过传感器允许误差(如 ±2% FS),且排除温度、校准等因素后,可能是电极破损导致表面积减小或传导效率下降。

低电导率测量时(如 10 μS/cm),破损电极可能因漏电流导致测量值偏高;高电导率时可能因镀层脱落导致响应迟缓、读数不稳定。

 

响应速度与稳定性观察

 

正常电极在标准液中读数会在 30 秒~2 分钟内稳定(波动≤±0.5%);若电极破损,可能出现读数持续漂移(如缓慢上升或下降)、波动幅度大(超过 ±2%),或更换标准液后残留效应严重(如从高浓度切换到低浓度,读数长期无法降至正常范围)。

三、辅助检查手段

 

显微镜检查

 

对微小破损(如肉眼难辨的划痕),可用 10~50 倍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电极表面:

铂黑电极若出现镀层不均匀、局部孔洞,可能是使用中磨损或腐蚀导致的隐性破损;

玻璃电极若有细微裂纹,可能因温度骤变(如从高温介质突然放入冷水)导致,需结合使用环境排查。

 

清洗后的状态验证

 

若怀疑电极表面有污染物掩盖破损,可按规范清洗(如用 10% 稀硝酸浸泡 10 分钟,去离子水冲洗)后再次观察:

若清洗后表面仍有无法去除的 “斑点" 或 “凹陷",可能是破损区域;

若清洗后测量稳定性明显改善,则更可能是污染而非破损。

四、特殊电极的注意事项

复合型电极(如带温度探头的集成电极):需同时检查温度探头部分是否破损(如玻璃外壳开裂),温度测量不准会间接影响电导率的温度补偿,需与电极本体破损区分。

电极线缆破损:线缆绝缘层破损可能导致漏电,表现为测量值异常,需检查线缆是否有磨损、挤压痕迹,必要时更换线缆测试(排除电极本体问题)。

 

通过以上方法,可综合判断电极表面是否存在破损。若确认破损(尤其是镀层脱落、裂纹等结构性损伤),建议及时更换电极,因为破损会导致测量精度不可逆下降,且可能因电极腐蚀加速传感器老化。

 


扫码加微信

服务热线

0310-8275478

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3564226449@qq.com

Copyright © 2025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冀ICP备16027114号-4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