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更新时间:2025-11-08
点击次数:35
电极法氨氮在线监测仪在长期运行中可能出现各类故障,快速诊断与排除可减少数据缺失时间,以下为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
故障一:氨氮测量值持续偏高 / 偏低
可能原因(偏高):①电极膜污染(如有机物、盐垢附着,导致 NH₃透过受阻,电势偏低,计算浓度偏高);②pH 调节不足(水样 pH<10.5,NH₄⁺转化不充分,电极响应弱,误判浓度偏高);③标准溶液配制错误(如高浓度标准溶液实际浓度高于标注值)。
可能原因(偏低):①电极老化(斜率<0.055V,25℃时,电势与浓度关系偏差);②余氯去除不撤底(余氯氧化电极膜,灵敏度下降);③水样稀释过度(自动稀释模块比例错误,如应 1:1 稀释,实际 1:5 稀释)。
排除步骤:
检查 pH:用便携式 pH 计测量调节后水样的 pH,若<10.5,增加 NaOH 加药量;若>11.5,减少加药量,确保 pH 稳定在 11.0±0.5。
清洗电极:用去离子水冲洗电极,再用稀盐酸(5%)浸泡 5 分钟,去除膜表面污染;若为老化电极,更换新电极并重新校准。
验证标准溶液:用实验室方法检测标准溶液浓度,确认是否与标注一致;检查稀释模块,校准稀释比例(如注入 10mL 水样和 10mL 稀释水,验证混合后体积是否为 20mL)。
故障二:电极无响应或响应时间过长
可能原因:①电极接线松动或断裂(电势信号无法传输);②电极膜干裂(闲置时未浸泡在保护液中);③内参比溶液泄漏(导致 E₀漂移,无稳定电势输出);④预处理管路堵塞(水样无法到达电极)。
排除步骤:
检查接线:打开仪器主机,检查电极与信号板的连接线是否松动,若松动重新插紧;若断裂,更换连接线。
检查电极状态:观察电极膜是否干裂,若干裂需更换新电极;检查电极外壳是否有渗漏(内参比溶液泄漏会导致外壳潮湿),若渗漏更换电极。
排查管路:拆卸采样管路和预处理单元,检查是否有堵塞(如滤网堵塞、管路结冰),用清水反向冲洗或更换滤网,确保水样流通顺畅。
故障三:数据上传失败
可能原因:①通讯模块故障(4G 卡欠费、RS485 线路松动);②网络信号弱(户外监测点信号覆盖差);③平台协议不匹配(未启用 HJ 212-2017 协议);④仪器 IP / 端口设置错误。
排除步骤:
检查通讯模块:查看 4G 卡是否欠费,重新插拔 RS485 接头;用手机测试监测点信号,若信号弱(<-90dBm),加装信号放大器或调整天线位置。
检查协议与设置:进入仪器通讯设置界面,确认已选择 HJ 212-2017 协议,核对平台 IP 地址、端口号是否正确(与环保平台管理员确认)。
测试通讯链路:用笔记本电脑连接仪器通讯端口,发送测试数据,检查是否能正常接收;若无法接收,更换通讯模块(如 4G 模块、RS485 模块)。
故障四:加药泵不工作或加药量异常
可能原因:①加药泵电源故障(线路松动、电机损坏);②试剂管路堵塞(试剂结晶或杂质堵塞管路);③加药泵流量校准错误(实际流量与设定流量偏差大)。
排除步骤:
检查电源:用万用表测量加药泵供电电压,若无电压,检查线路和继电器;若有电压但泵不转,更换加药泵电机。
清洗管路:拆卸试剂管路,用去离子水冲洗,若有结晶(如 NaOH 结晶),用温水(40℃)浸泡管路溶解结晶后冲洗。
校准流量:将加药泵出口接入量筒,启动泵运行 1 分钟,测量实际加药量,与设定流量对比,若偏差>5%,通过仪器软件调整加药泵转速,校准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