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更新时间:2025-10-27
点击次数:28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表面效应和吸附性能,在 UV 法 COD 监测预处理中可有效去除干扰物质(如悬浮物、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显著提升预处理效率,核心应用如下:
纳米过滤材料去除悬浮物与胶体
传统过滤的局限:常规滤膜(如 0.45μm)对纳米级胶体颗粒(1-100nm)去除效果差,这些胶体仍会导致光散射干扰。
纳米材料应用:
纳米二氧化钛(TiO₂)复合膜:在传统滤膜表面涂覆纳米 TiO₂涂层,TiO₂纳米颗粒(粒径 20-50nm)形成纳米级孔隙(孔径 5-50nm),可有效截留纳米胶体颗粒,对浊度>100NTU 的水样,处理后浊度可降至 5NTU 以下,且水通量是传统滤膜的 2 倍(不易堵塞)。
纳米纤维素膜:纳米纤维素具有高比表面积(>100m²/g)和多孔结构,对水中悬浮物的吸附容量是传统滤膜的 3-5 倍,使用寿命延长至 1-2 周,适合高浊度地表水预处理。
纳米吸附材料去除干扰有机物
干扰问题:水样中的腐殖酸、染料等有色有机物会吸收 254nm 紫外光,导致 COD 测量值偏高,传统活性炭吸附效率有限(尤其对小分子有机物)。
纳米材料应用:
纳米活性炭(AC):粒径 10-50nm,比表面积>1500m²/g,对腐殖酸的吸附容量是传统活性炭的 5 倍,10 分钟内即可将水中腐殖酸浓度从 10mg/L 降至 0.5mg/L 以下,且可通过热再生(300℃加热)重复使用 50 次以上。
纳米分子筛:如 ZSM-5 纳米分子筛(孔径 0.5nm),对特定尺寸的有机物(如染料分子)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在印染废水预处理中,可针对性去除染料,保留其他有机物,确保 COD 测量准确性。
纳米催化材料降解还原性无机物
干扰问题:工业废水中的亚硝酸盐、硫化物等还原性无机物不吸收 254nm 紫外光,但会导致 UV 法与重铬酸钾法结果偏差(用户易误解为 UV 法不准)。
纳米材料应用:
纳米二氧化锰(MnO₂):作为催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可快速氧化亚硝酸盐(NO₂⁻→NO₃⁻),反应 3 分钟转化率>95%,且 MnO₂不溶于水,不会引入新的干扰。
纳米零价铁(nZVI):可还原去除硫化物(S²⁻→S⁰),纳米铁比表面积大,反应活性是传统铁粉的 10 倍,处理后水中硫化物浓度<0.1mg/L,且不会影响有机物的紫外吸收。
应用优势与注意事项
优势:预处理效率高(速度快、去除率高)、材料可重复使用、无二次污染(多数纳米材料化学稳定性好)。
注意事项:纳米材料需固定化(如制成膜或颗粒),避免纳米颗粒进入检测系统;部分纳米材料(如 nZVI)易氧化,需密封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