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热线

0310-8275478

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流通池污染与清洗:UV 法 COD 监测的关键维护环节

流通池污染与清洗:UV 法 COD 监测的关键维护环节

更新时间:2025-10-13点击次数:30

光学流通池是 UV 法 COD 监测仪器的核心部件,其内壁若附着有机物、悬浮物、藻类等污染物,会导致光程缩短、光散射增强,直接引发 COD 测量值偏高或波动,因此流通池清洗是日常运维的关键环节,具体操作与注意事项如下:

污染识别与判断

外观观察:停机后拆卸流通池,肉眼观察内壁是否有明显污渍(如黄褐色有机物附着、白色盐垢、绿色藻类)。

数据判断:若仪器零点漂移增大(空白吸光度>0.02Abs)、重复性变差(RSD>5%)或 COD 测量值持续偏高(与标准溶液对比误差>10%),且排除光源、校准等其他因素后,可判定为流通池污染。

清洗方式与流程

 

常规清洗(每日 / 每周,根据水质污染程度选择):

 

自清洗功能:启动仪器自带的自清洗程序,通过高压清洗水(超纯水)反向冲洗流通池(压力 0.2-0.3MPa,时间 10-20 秒),利用水流冲击力去除附着的松散污染物。

手动冲洗:若自清洗效果不佳,关闭仪器电源,拆卸流通池进 / 出水管,用注射器抽取超纯水,反复冲洗流通池内壁(注意避免用硬物刮擦),直至流出水清澈。

 

深度清洗(每月 / 每季度,针对顽固污染):

 

有机物污染(黄褐色污渍):配制 5% 稀硝酸溶液,注入流通池浸泡 10-15 分钟(石英玻璃材质适用),期间轻轻摇晃流通池增强清洗效果,浸泡后用超纯水反复冲洗(至少 5 次),直至残留酸液冲洗干净(用 pH 试纸检测冲洗水 pH 为 7 左右)。

盐垢污染(白色结晶):配制 10% 柠檬酸溶液,浸泡流通池 20 分钟,利用柠檬酸的螯合作用溶解盐垢,后续用超纯水冲洗干净。

藻类污染(绿色附着):配制 3% 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浸泡流通池 15 分钟(双氧水可氧化藻类),再用超纯水冲洗;若藻类附着严重,可先用软毛刷(专用尼龙刷,避免划伤内壁)轻轻刷洗,再进行浸泡。

清洗后验证与注意事项

验证:清洗完成后,将流通池重新安装,注入超纯水测量空白吸光度,若空白值≤0.01Abs,且用标准溶液测量误差≤±5%,说明清洗合格。

注意事项:

材质适配:不同材质流通池需选用对应清洗液,如高硼硅玻璃不可用浓酸 / 浓碱清洗,避免腐蚀。

避免损伤:禁止用钢丝球、砂纸等硬物刮擦流通池内壁,防止产生划痕(增加光散射);拆卸 / 安装时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导致破损。

定期预防:在高污染水质(如印染、化工废水)监测中,可在采样管路中添加微量阻垢剂 / 抑菌剂(如食品级柠檬酸,浓度<0.1%),减少污染物附着速率,但需确保不影响 COD 测量。


扫码加微信

服务热线

0310-8275478

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3564226449@qq.com

Copyright © 2025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冀ICP备16027114号-4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