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膜法余氯传感器透气膜的清洗周期并非固定值,主要取决于被测水体的污染程度、污染物类型及传感器的使用频率,需结合实际工况灵活调整。以下是常见场景的参考周期及调整原则:
一、不同水质场景的清洗周期参考
水质类型 | 典型应用场景 | 主要污染物 | 建议清洗周期 |
洁净水体 | 自来水厂出水、饮用纯净水 | 微量钙镁离子、有机物 | 1-2 个月 / 次 |
中等污染水体 | 泳池水、循环冷却水、市政污水厂出水 | 悬浮物、藻类、少量油脂 | 2-4 周 / 次 |
高污染水体 | 工业废水(如印染、造纸)、黑臭水体 | 高浓度悬浮物、硫化物、油脂、重金属 | 1-2 周 / 次,甚至每周 2 次 |
二、需缩短清洗周期的特殊情况
当出现以下现象时,需提前清洗或增加清洗频率:
检测响应变慢:传感器浸入标准溶液后,达到稳定值的时间超过正常范围(如从 10 秒延长至 60 秒以上),可能是膜孔隙堵塞导致传质效率下降。
示值漂移或偏差增大:检测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时,误差超过 ±10%(或厂家规定范围),可能是膜表面污染影响了余氯的渗透平衡。
目视可见污染:膜表面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如变黄、变黑、附着絮状物)或物理性堵塞(如泥沙覆盖),需立即清洗。
三、延长膜寿命的辅助措施
预处理优化:在传感器采样前端增加简易过滤装置(如 5-10μm 滤网),减少大颗粒悬浮物进入传感器流通池,从源头降低膜污染速度。
日常维护强化:每次停机后用纯水冲洗传感器表面,避免残留污染物在膜上干燥结晶(尤其高硬度水体,钙镁盐结晶易堵塞膜孔)。
定期校准联动:将清洗与校准结合(如校准前必清洗),确保校准数据不受膜污染影响,同时通过校准结果反向判断膜是否需要清洗。
总结
清洗周期的核心原则是 “以水质定周期,以性能定调整":
洁净水体可放宽至 1-2 个月,重点通过定期目视检查判断是否需要提前清洗;
中高污染水体需缩短至 2 周 - 1 个月,且需结合响应速度和示值稳定性动态调整;
及端污染场景(如工业废水)建议每周检查 1-2 次,发现污染立即处理,避免膜因长期堵塞导致不可逆损伤(如膜材质老化加速)。
合理的清洗周期既能保证检测精度,也能延长透气膜的使用寿命(通常配合电解液更换,膜的整体寿命为 3-6 个月,高污染水体可能缩短至 1-2 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