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更新时间:2025-11-13
点击次数:18
养殖废水(畜禽、水产养殖)具有氨氮浓度高(50-500mg/L)、有机物含量高(COD 1000-5000mg/L)、悬浮物多(200-1000mg/L)等特点,电极法氨氮监测仪需通过针对性优化实现稳定监测,核心应用如下:
预处理系统针对性设计
悬浮物去除:
采用 “粗滤 + 精滤" 二级过滤:①粗滤用 50μm 不锈钢滤网(孔径大,不易堵塞),去除粪便、饲料残渣等大颗粒悬浮物;②精滤用 5μm 聚丙烯折叠膜(过滤面积大,纳污量高),去除细小胶体颗粒(如藻类、细菌),确保进入电极的水样浊度<20NTU。
自清洁设计:滤网每 24 小时用高压水(0.3MPa)反向冲洗 1 次,去除表面附着的悬浮物,延长更换周期(从 3 天延长至 1 周)。
高有机物干扰处理:
紫外氧化预处理:在过滤后增加 254nm 紫外氧化单元(功率 30W),氧化分解部分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油脂),降低 COD 至<1000mg/L,减少有机物在电极膜表面的吸附。
电极膜保护:选用抗有机物污染电极膜(如含氟聚合物涂层膜),膜表面疏水性强,有机物附着率降低 60%,配合每日用稀 NaOH(1%)浸泡电极 5 分钟,进一步去除膜表面有机物。
监测点布局与工艺联动
监测点设置:
养殖废水收集池:监测初始氨氮浓度(如 300mg/L),为后续厌氧消化工艺的停留时间设置提供依据(浓度高则延长停留时间)。
厌氧池出口:监测厌氧处理后氨氮浓度(通常降低 10-20%),评估厌氧效果,若去除率<10%,需检查厌氧池 pH(应维持 6.5-7.5)、污泥浓度(3000-5000mg/L)。
好氧池出口:监测硝化处理效果(氨氮需降至 50mg/L 以下),实时调控曝气风量(氨氮>80mg/L 时增加风量)、回流比(从 100% 增至 150%)。
排放口:确保氨氮达标排放(如《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 要求≤80mg/L),超标时启动应急处理(如投加沸石吸附)。
工艺联动控制:电极法仪器与废水处理 PLC 系统联动,实现:①氨氮>300mg/L 时,自动启动稀释水泵,将废水与回用水按 1:1 稀释,避免高浓度冲击生化系统;②好氧池氨氮<30mg/L 时,自动降低曝气量(节省能耗 15-20%)。
维护与校准特殊要求
维护频率:因水质污染严重,维护周期需缩短:①滤网清洗从每日 1 次改为每日 2 次;②电极清洗从每周 1 次改为每 3 天 1 次(用专用清洗剂浸泡);③预处理管路每周用 5% 稀硝酸冲洗 1 次,去除生物膜和盐垢。
校准方法:采用 “实际水样基质校准",即:①采集养殖废水,用蒸馏法去除氨氮作为空白基质;②用空白基质配制标准溶液(10、50、200mg/L);③用该标准溶液校准仪器,减少基质效应导致的误差(传统纯水配制标准溶液的误差可达 15%,基质校准后降至 5% 以内)。
应用效果
某规模化猪场废水处理工程:采用优化后的电极法监测系统,实现氨氮从 350mg/L(收集池)到 60mg/L(排放口)的全程监控,通过工艺联动控制,好氧池曝气能耗降低 18%,氨氮去除率稳定在 80% 以上,排放达标率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