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更新时间:2025-11-10
点击次数:18
电极法氨氮监测仪虽试剂消耗少、废液量小(日均废液量<1L),但废液中含有 NaOH(碱性)、硫代硫酸钠、少量重金属(如工业废水带入)等物质,若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需采用合规废液处理技术,核心方法如下:
分类收集与存储
废液分类:根据成分将废液分为两类:①碱性废液(主要含 NaOH,pH>11);②混合废液(含 NaOH、硫代硫酸钠、水样残留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分开收集,避免不同成分反应产生有害物质(如硫代硫酸钠与强酸反应生成硫化氢)。
存储要求:
选用耐酸碱聚乙烯储罐(容量 10-50L),储罐上标注废液类型、收集日期、危险标识(如 “腐蚀性废液"“有害废液");
存储环境需阴凉通风(温度 5-30℃),远离火源、强酸(如硫酸、盐酸),避免阳光直射导致废液变质;
废液存储周期不超过 3 个月,需及时委托处理,避免长期存放导致泄漏。
现场预处理技术(小型监测点适用)
碱性废液中和处理:
向碱性废液中缓慢加入稀硫酸(5%),边加边搅拌,用 pH 试纸或便携式 pH 计监测 pH 值,调节至 6-9(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中和反应产生的热量需及时散热,避免溶液温度过高(>60℃)导致储罐变形;
中和后的废液若不含其他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可经市政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需提前与污水厂沟通,确认接收标准)。
重金属去除处理(含重金属的混合废液):
向废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10%),硫化钠与重金属离子(如 Cu²⁺、Pb²⁺)反应生成难溶性硫化物沉淀(如 CuS、PbS);
搅拌 30 分钟后,静置 1 小时,待沉淀玩全后,过滤去除沉淀物(滤渣作为危废处理);
上清液按碱性废液中和处理,调节 pH 至 6-9 后排放或委托处理。
委托专业处理(大型监测点 / 企业适用)
资质选择:选择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专业环保公司,签订废液处理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如运输、处理、环保达标)。
运输要求:废液运输需由具备危废运输资质的单位承担,运输车辆需符合《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配备防泄漏、防腐蚀设施(如耐酸碱槽罐、泄漏应急处理工具)。
处理方式:专业公司通常采用 “物化处理 + 生化处理" 组合工艺:①物化处理(中和、沉淀、过滤)去除酸碱、重金属、悬浮物;②生化处理(活性污泥法)降解残留有机物,确保最终排放水达标(COD、氨氮、重金属等指标符合 GB 8978-1996)。
环保合规要求
记录保存:建立废液处理台账,详细记录废液产生量、收集日期、预处理方式、委托处理单位、处理量等信息,保存至少 3 年,以备环保部门核查。
排放标准:现场预处理后的废液排放需符合当地环保要求,如排入市政管网需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直接排放需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风险防控:制定废液泄漏应急预案,配备泄漏收集工具(如吸附棉、防渗布),若发生泄漏,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防止废液渗入土壤或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