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UV 法 COD 在线监测仪器常部署于户外复杂环境(如高温、低温、高湿度、强震动),环境适应性设计是确保仪器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核心设计要点如下:
温湿度适应设计
宽温工作范围:
低温适应:采用 - 40℃耐寒元器件(如锂电池、电容),在仪器内部设置加热模块(功率 50-100W),当环境温度<5℃时自动启动,确保光学系统和电子元件工作温度≥10℃;采样管路包裹伴热带(温度控制在 5-10℃),防止冬季结冰堵塞。
高温适应:外壳采用铝合金材质(散热性能好),内部设置轴流风扇(风量 50m³/h)强制散热,将内部温度控制在<45℃(电子元件最高耐受温度通常为 60℃);光源和检测器远离加热模块,避免局部高温。
高湿度防护:
外壳防护等级达 IP65(防尘、防喷水),关键接口(如电缆格兰头)采用双密封圈设计,防止雨水渗入。
内部放置干燥剂(如硅胶),并安装湿度传感器(测量范围 0-95% RH),当湿度>80% 时启动除湿风扇(将外部干燥空气过滤后引入),确保内部湿度<70%,避免电路短路和光学元件起雾。
抗震动与抗冲击设计
机械结构加固:
仪器主机通过防震支架(如橡胶减震垫,阻尼系数 0.3)安装,支架与地面固定,减少地面震动(如车辆经过)对内部光学系统的影响。
光学元件(光源、流通池、检测器)通过金属夹具刚性固定,夹具与主机外壳之间加装弹性缓冲垫,确保在振幅<0.5mm、频率 10-150Hz 的震动环境中,光学元件相对位移<0.01mm。
抗冲击性能:外壳采用加强筋设计,能承受 10g 加速度(11ms 半正弦波)的冲击(如运输过程中的碰撞),内部线路采用航空插头连接,避免冲击导致接线松动。
防电磁干扰设计
电磁屏蔽:
仪器外壳采用导电材料(铝合金),并可靠接地,形成法拉第笼,屏蔽外部电磁干扰(如高压输电线路、对讲机的电磁辐射)。
内部电路采用屏蔽盒(如铜制)隔离敏感模块(如检测器信号放大电路),屏蔽盒接地,防止内部模块间的电磁干扰。
电路抗干扰:
电源输入端加装 EMI 滤波器(抑制传导干扰),信号线采用屏蔽双绞线(如 RS485 线),并单端接地,减少电磁耦合干扰。
软件采用数字滤波算法(如滑动平均、中位值滤波),消除电磁干扰导致的测量值波动。
环境适应性验证
高低温试验:在恒温箱中进行 - 30℃~50℃的温度循环试验(每个温度点保持 2 小时),仪器应能正常工作,测量误差≤±5%。
震动试验:在震动台上按 10-150Hz 扫频震动 2 小时,试验后仪器性能参数(如重复性、零点漂移)应符合 HJ/T 191-2005 要求。
电磁兼容试验:通过 GB/T 17626 系列标准测试(如静电放电抗扰度、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仪器不应出现故障或数据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