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电极法在线 COD 监测仪的精度能否达到国家标准,取决于具体国标要求、仪器技术水平及实际应用条件—— 在满足 “仪器符合方法标准"“操作合规"“适配监测场景" 的前提下,其精度可满足国家标准;若未控制干扰因素或仪器选型不当,则可能不达标。以下从 “国标要求拆解"“达标条件"“限制场景" 三方面具体分析:
一、首先明确:两类关键国家标准的核心要求
判断精度是否达标,需先对应两类国标 ——“监测方法标准"(规定电极法本身的技术限值)和 **“污染物排放监测标准"**(规定排污口等场景的监测数据精度),二者共同构成 “达标" 的判断依据。
1. 电极法专属的方法标准:HJ/T 100-2003《水质 化学需氧量 (COD) 的测定 库仑法》
这是国内电极法(库仑型)COD 监测的核心方法标准,明确规定了精度要求,也是仪器生产和认证的依据:
示值误差:对 COD 浓度为 50~1000mg/L 的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配制),示值误差需≤±10%;对 COD≤50mg/L 的低浓度标准溶液,示值误差需≤±15%。
重复性:同一水样多次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需≤5%。
稳定性:24h 内零点漂移≤±5mg/L,量程漂移≤±10%(以满量程计)。
根据此前回答,电极法在线 COD 监测仪在实验室校准条件下(标准溶液、无干扰、定期校准),示值误差通常为 ±3%~±10%、重复性 RSD≤3%~5%,玩全符合 HJ/T 100-2003 的精度要求 —— 这意味着 “合规的电极法仪器,在理想条件下精度达标"。
2. 排放监测场景的通用标准:以 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例
这类标准虽不指定监测方法,但对 “监测数据的有效性" 有明确要求,间接限定了电极法的精度:
要求 COD 监测数据需 “准确、可靠",且需定期与国标基准方法(重铬酸钾法,GB 11914-1989)进行比对,比对结果的相对误差需≤±10%(部分严格场景如排污许可证核查,要求≤±8%)。
对在线监测仪,要求 “24h 连续监测数据的有效率≥90%",且数据漂移需符合 HJ/T 354-2019《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 等)运行技术规范》(如 24h 量程漂移≤±5% FS)。
此时,电极法的精度是否达标,取决于 “实际水样中能否控制误差在 ±10% 以内"—— 这也是多数用户(如污水厂、企业排污口)最关心的 “达标场景"。
二、电极法在线 COD 监测仪 “精度达标" 的 3 个核心条件
在排放监测等实际场景中,需满足以下条件,才能确保精度符合国标要求:
1. 仪器选型:必须符合 HJ/T 100-2003 认证,且适配水样基质
优先选择通过环境保护产品认证(CCEP) 的仪器,这类仪器已通过 HJ/T 100-2003 的精度验证(示值误差、重复性等指标达标)。
针对特殊水样需 “定制选型":
若水样含高氯离子(如化工废水、海水,Cl⁻>1000mg/L),需选 “抗高氯型" 仪器(如带银盐沉淀除氯模块或选择性电极),否则氯离子干扰会导致示值误差超 ±10%(甚至达 ±20%),无法达标;
若水样为低浓度 COD(如地表水、饮用水源,COD<50mg/L),需选 “低检出限机型"(检出限≤2mg/L),避免因仪器分辨率不足导致误差超 ±15%。
2. 操作与维护:严格执行预处理、校准和电极维护
这是实际场景中 “精度达标" 的关键 —— 即使仪器符合方法标准,若操作不当,精度会迅速下降:
水样预处理:必须过滤去除悬浮物(避免电极覆盖导致误差)、调节 pH 至酸性(多数电极法需 pH=1~3,避免反应抑制)、必要时除氯(高氯水样),否则实际误差可能从 ±8% 升至 ±15% 以上。
定期校准:按 HJ/T 354-2019 要求,需每周 1 次单点校准(用接近实际水样 COD 值的标准溶液)、每月 1 次多点校准,否则电极老化会导致量程漂移,精度超差。
电极维护:每 1~2 周用稀酸(如 5% H₂SO₄)或专用清洗剂擦拭工作电极(去除氧化膜和污染物),否则反应效率下降,重复性会从 RSD≤5% 恶化至 RSD≥8%,不符合国标要求。
3. 数据验证:定期与国标重铬酸钾法比对
国标(如 GB 18918)要求在线监测数据需与 “基准方法(重铬酸钾法)" 比对,这是判断精度是否达标的 “最终验证手段":
比对频率:每季度至少 1 次,每次取 3~5 个实际水样,同时用在线仪和重铬酸钾法测定;
达标判定:若比对结果的相对误差≤±10%,则在线仪精度符合排放监测要求;若误差超 ±10%,需排查干扰(如氯离子、悬浮物)或校准仪器,直至达标。
三、哪些情况下,电极法精度可能 “不达标"?
若未满足上述条件,即使仪器本身符合方法标准,实际应用中也可能不符合国标要求,常见场景包括:
高干扰水样未处理:如印染废水(含大量还原性染料)、化工废水(高 Cl⁻且未除氯),直接监测会导致示值误差超 ±15%,不符合排放监测的 ±10% 要求;
长期不维护校准:如污水厂在线仪 3 个月未校准,电极漂移导致量程误差达 ±12%,比对时与重铬酸钾法偏差超标;
仪器选型错误:用普通电极法仪器监测海水(Cl⁻>15000mg/L),未选抗高氯机型,氯离子氧化导致 COD 值 “虚高" 20% 以上,玩全不符合国标精度。
四、结论:电极法精度 “可以达标,但需合规使用"
电极法在线 COD 监测仪的精度能够达到国家标准,但需满足 3 个前提:
仪器符合 HJ/T 100-2003 方法标准(如 CCEP 认证);
针对监测场景正确选型(如抗高氯、低检出限),并执行规范的预处理、校准和维护;
定期与重铬酸钾法比对,确保实际水样监测误差≤±10%(排放监测要求)。
简言之,“达标" 不是 “绝对的",而是 “有条件的"—— 合规的仪器 + 正确的操作,才能让电极法精度满足国标要求;反之,若忽视干扰控制或维护,精度则可能不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