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热线

0310-8275478

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进行温度-修正系数对照表或拟合公式校准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进行温度-修正系数对照表或拟合公式校准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更新时间:2025-08-13点击次数:40

进行温度 - 修正系数对照表或拟合公式的校准时,需严格控制变量、规范操作流程,并关注细节以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

一、校准前的准备工作

 

标准物质的选择与保存

 

必须使用符合国际 / 行业标准的浊度标准液(如 ISO 7027、EPA 180.1 标准),浓度需覆盖传感器实际测量范围(例如低浊度场景需包含 0.1 NTU、1 NTU、10 NTU,高浊度场景需包含 100 NTU、1000 NTU 等)。

标准液需在有效期内保存,避免光照、温度剧烈变化或污染(如微生物滋生会导致浊度值漂移),使用前需摇匀并静置至气泡消失(气泡会干扰光学测量)。

 

设备与环境的稳定性检查

 

校准用恒温装置(如恒温槽、水浴锅)的控温精度需≤±0.1℃,且温度均匀性良好(槽内不同位置温差≤0.2℃),避免因温度波动导致数据失真。

外部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 / 水样温度)需提前校准,确保其测量误差≤±0.2℃,并检查安装位置是否贴近水样(如管道内或流通池内),避免与实际水样温度存在偏差。

校准环境需避免强光直射、电磁干扰(如远离电机、变频器)和剧烈振动,防止干扰传感器的光学信号采集。

 

传感器的预处理

 

校准前需清洁传感器的光学窗口(如透镜、发射器 / 接收器),去除结垢、油污或气泡(可用酒精棉片轻轻擦拭,避免划伤),确保光学路径无遮挡。

若传感器长期未使用,需提前通电预热(按说明书要求,通常 30 分钟以上),待光源、探测器性能稳定后再开始校准。

二、校准过程中的关键操作

 

温度点的设置与稳定

 

温度点需覆盖传感器实际工作范围(如 5~40℃),且均匀分布(如每 5℃设一个点),避免漏检关键温度区间的漂移特性。

每个温度点需稳定足够时间(通常 30 分钟以上),确保水样温度、传感器自身温度与恒温装置达到热平衡,避免因温度未稳定导致的瞬时误差(例如刚升温时,传感器外壳温度与水样温度不一致)。

 

数据采集的规范性

 

每个温度点下,需对同一标准液进行多次测量(如 5~10 次),取平均值作为该温度下的实测值,减少随机误差(如光源闪烁、电路噪声导致的波动)。

记录数据时需同步记录 “外部温度传感器读数"“传感器实测浊度值"“标准液真实浊度值",确保三者对应关系准确(避免混淆不同温度点的数据)。

更换标准液或温度点时,需撤底清洗流通池或测量容器,避免残留液体污染下一组样本(尤其是高浓度标准液残留会导致低浓度测量值偏高)。

 

变量控制与干扰排除

 

校准过程中需单一变量原则:仅改变温度,保持其他条件(如光源强度、水样流速、测量时长)一致,确保浊度偏差仅由温度引起。

若校准场景为流动水样(如管道式传感器),需控制流速稳定(如通过阀门调节至实际工况流速),避免流速变化导致的搅拌效应影响浊度测量(例如流速过快会产生气泡)。

三、校准后的验证与记录

 

校准结果的验证

 

校准完成后,需选取 1~2 个未参与校准的温度点(如校准点为 5℃、15℃、25℃、35℃,验证点可选 10℃、30℃),用新的修正公式 / 对照表计算补偿值,与标准液真实值对比,误差需在允许范围内(如高精度场景≤±0.05 NTU,一般场景≤±0.5 NTU)。

若误差超标,需重新检查温度稳定性、标准液浓度或传感器清洁度,排除异常后重新校准。

 

数据记录与追溯

 

详细记录校准日期、环境温度、标准液批次与浓度、各温度点的原始数据、修正系数 / 公式参数、验证结果等信息,形成校准报告并归档。

若传感器后续出现测量异常,可通过历史校准数据追溯是否因漂移特性变化导致,为调整校准周期提供依据。

四、特殊场景的额外注意事项

腐蚀性或高粘度水样:校准前需用中性清洗液撤底冲洗传感器,避免残留介质腐蚀光学元件;若标准液与实际水样的粘度差异大,需在相同流速下校准,减少流体特性对测量的影响。

低温或高温极限场景:当温度接近传感器工作范围的极限(如<5℃或>50℃),需延长温度稳定时间(如 60 分钟),并增加测量次数,因及端温度下传感器的漂移特性可能更不稳定。

在线校准与离线校准的差异:在线校准时需确保管道内水样处于静态或稳定流动状态,避免水流扰动;离线校准(将传感器放入恒温槽)需模拟实际安装角度(如浸入深度、水平 / 垂直方向),减少安装姿态对光学路径的影响。

 

通过严格遵循以上事项,可确保温度 - 修正系数的校准结果准确反映传感器当前的温度漂移特性,从而保证后续补偿的有效性。


扫码加微信

服务热线

0310-8275478

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3564226449@qq.com

Copyright © 2025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冀ICP备16027114号-4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