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电化学法余氯传感器通过测量水中余氯(游离氯、总氯)与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电流或电位变化实现检测,其核心部件的设计直接影响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寿命。以下是关键核心部件及功能解析:
一、工作电极(Working Electrode)
作用:作为余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 “反应场",直接与水中余氯(如 HOCl、OCl⁻)发生电子转移,产生与余氯浓度成正比的电流信号(安培法传感器)或电位变化(电位法传感器)。
常见材质:
铂金(Pt):化学稳定性高,不易被氧化,适用于长期监测游离氯(HOCl 在酸性条件下易在此电极上还原)。
金(Au):对总氯(如 NH₂Cl)的响应更灵敏,常用于需要同时检测游离氯和总氯的场景。
玻璃碳:成本较低,但长期使用易受污染(如有机物吸附),需更频繁清洁。
关键特性:表面需保持光滑洁净,若形成氧化层或结垢,会导致电子转移效率下降,表现为读数漂移或响应迟缓。
二、参比电极(Reference Electrode)
作用:提供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确保工作电极的测量信号仅反映余氯浓度变化(而非外界环境波动),是传感器精度的 “稳定器"。
常见类型:
银 / 氯化银(Ag/AgCl)电极:最长用,由银丝表面镀氯化银制成,浸泡在含氯离子的电解液中(如 KCl 溶液),电位稳定(25℃时约 0.222V vs 标准氢电极)。
甘汞电极:电位稳定性更高,但含汞(有毒),逐渐被银 / 氯化银电极替代。
易损点:参比电极的 “液接界"(与被测水体接触的部位)易被污染物堵塞(如钙镁结垢、有机物沉积),导致电位漂移;若电解液泄漏(如膜片破损),会直接失效。
三、辅助电极(Counter Electrode,仅安培法传感器需配备)
作用:平衡工作电极产生的电流,形成闭合电路,避免工作电极因电荷积累导致电位偏移,确保反应持续稳定进行(类似电路中的 “回路负极")。
常见材质:不锈钢或铂片,要求导电性好且耐氧化(因长期处于阳极状态,易被氧化腐蚀)。
四、透气膜(Gas Permeable Membrane)
作用:选择性允许余氯(如 HOCl 分子)透过,阻隔水中的离子(如 Cl⁻、SO₄²⁻)和悬浮颗粒物进入传感器内部(避免干扰电极反应或污染电解液),是 “隔离保护屏障"。
常见材质:
聚四氟乙烯(PTFE):化学惰性强,透气性好,耐温范围宽(-200~260℃),是主流选择。
聚偏氟乙烯(PVDF):柔韧性更好,抗撕裂性优于 PTFE,但透气性略低。
关键特性:膜的厚度(通常 20-50μm)和孔径直接影响余氯扩散速率,膜片破损、老化(如脆化、微孔堵塞)会导致测量误差剧增,需定期更换(3-6 个月 / 次,视水质而定)。
五、电解液(Electrolyte Solution)
作用:填充在工作电极、参比电极与透气膜之间,作为离子导体,确保电极间的电荷传递,同时维持参比电极的稳定电位(如 Ag/AgCl 电极需电解液提供恒定 Cl⁻浓度)。
常见成分:含氯hua钾(KCl)的缓冲溶液(如磷酸盐缓冲液),pH 通常稳定在 7 左右(匹配多数水体 pH 范围)。
易损耗:高温或膜片密封性差时会加速蒸发,导致电解液液位下降;若被测水体中污染物透过破损膜片进入,会污染电解液(如出现浑浊、变色),需及时更换。
六、温度补偿元件(Thermistor 或 RTD)
作用:余氯的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受温度影响显著(温度每变化 1℃,测量值可能偏差 2-3%),温度补偿元件实时监测水温,通过传感器内置算法修正温度对信号的干扰,确保不同温度下测量值的一致性。
常见类型:NTC 热敏电阻(成本低)或铂电阻(Pt100,精度更高),需与电极紧密接触以保证测温准确性。
总结
电化学法余氯传感器的核心部件形成 “反应 - 传导 - 校准" 的闭环:工作电极负责信号产生,参比电极保障信号基准,透气膜和电解液维持反应环境稳定,温度补偿元件修正外界干扰。其中,透气膜、电解液和电极表面状态是易损耗环节,日常维护需重点关注清洁、防漏和定期更换耗材,以延长传感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