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310-8275478
欢迎访问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网站
13315094092更新时间:2025-04-30 浏览次数:47
除了光源不稳定,光学部件污染、探测器故障、水样特性变化、环境因素波动以及安装操作不当等因素也会导致光散射浊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下降,以下是具体分析:
光学部件污染
光路遮挡:灰尘、水汽或其他污染物附着在光学镜片、透镜等部件上,会直接遮挡部分光线,使照射到水样的光强不均匀,散射光的强度和角度分布也会发生改变,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差。
散射干扰:污染物自身也会对光线产生散射作用,干扰水样中颗粒物的光散射信号,使传感器接收到的散射光强包含了污染物散射光的干扰,从而影响测量精度。
探测器故障
灵敏度降低:探测器长期使用后,其光敏元件的灵敏度可能会下降,对散射光信号的响应变弱,无法准确检测到正常强度的散射光,导致测量的浊度值偏低。
线性度破坏:探测器的线性度出现问题,即输入的散射光强与输出的电信号不再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会使测量结果在不同浊度范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尤其是在高浊度或低浊度区域,测量误差会更加明显。
水样特性变化
颗粒物浓度过高:当水样中的颗粒物浓度过高时,会发生多次散射现象,即散射光在水样中传播时会再次被其他颗粒物散射,这会使散射光强与颗粒物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被破坏,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颗粒物性质改变:水样中颗粒物的成分、形状、折射率等性质发生变化,会影响其对光的散射特性。例如,当水样中的颗粒物由球形变为不规则形状时,光散射的角度分布会变得更加复杂,传感器按照原有的校准模型进行测量,就会产生较大误差。
环境因素波动
温度变化:温度的大幅波动会使传感器的光学部件和电子元件热胀冷缩,导致光路长度改变、光学元件的折射率变化以及电子元件的性能漂移,进而影响光散射信号的检测和处理,使测量结果出现偏差。
电磁干扰:周围环境中存在强电磁干扰源,如大型电机、高频设备等,其产生的电磁波会对传感器的电路系统产生干扰,导致电信号传输和处理出现错误,影响测量精度。
安装操作不当
安装角度偏差:传感器安装时若角度不正确,会使入射光与水样中颗粒物的散射角度偏离设计值,导致散射光强的测量不准确。例如,安装角度过大或过小,都会使传感器接收到的散射光强与实际浊度对应的散射光强不一致。
未定期校准:传感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性能会逐渐发生变化。如果未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就无法及时调整传感器的参数,使其与实际测量情况相匹配,从而导致测量精度下降。
地址: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25 甘丹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备案号:冀ICP备16027114号-4 管理登陆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GoogleSitemap